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30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配资资讯,审议《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
会议回顾今年上半年的经济工作,对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经济所面临的内外部形势作出判断,并提出下半年的经济工作重点。
对比去年底和今年4月底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此次会议对当前所面临的经济形势的判断出现“外部环境变化带来不利影响增多”“经济运行出现分化”“新旧动能转换存在阵痛”等新表述。并由此强调“下半年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很重”“坚定不移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值得注意的是,谈及下半年宏观政策时更是使用“持续用力、更加给力”的新提法,或指向接下来会有更多稳增长的宏观增量政策出台。
此外,本次会议对促消费着墨较多,强调“要以提振消费为重点扩大国内需”“把服务消费作为消费扩容升级的重要抓手”。股市对此消息反应积极,消息一经公布,零售指数短线劲升、教育指数走强。
先看本次会议的重要表述:
1.谈当前经济形势:当前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增多,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经济运行出现分化,重点领域风险隐患仍然较多,新旧动能转换存在阵痛。
2.谈下半年经济工作:要以改革为动力促进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充分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及时推出一批条件成熟、可感可及的改革举措。
3.谈下半年宏观政策:要加强逆周期调节,实施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快全面落实已确定的政策举措,及早储备并适时推出一批增量政策举措。
4.谈货币政策:要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要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5.谈财政政策:要加快专项债发行使用进度,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国家重大战略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更大力度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大宗耐用消费品以旧换新。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兜牢“三保”底线。
6.谈经济大省:要继续发挥好经济大省挑大梁作用。
7.谈促消费:要以提振消费为重点扩大国内需求,经济政策的着力点要更多转向惠民生、促消费,要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增强中低收入群体的消费能力和意愿,把服务消费作为消费扩容升级的重要抓手,支持文旅、养老、育幼、家政等消费。
8.谈产业政策:要有力有效支持发展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要强化行业自律,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强化市场优胜劣汰机制,畅通落后低效产能退出渠道。
9.谈资本市场:要统筹防风险、强监管、促发展,提振投资者信心,提升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
10.谈房地产:要落实好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新政策,坚持消化存量和优化增量相结合,积极支持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进一步做好保交房工作,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11.谈地方债风险化解:要完善和落实地方一揽子化债方案,创造条件加快化解地方融资平台债务风险。
12.谈基层减负:要强化制度建设与执行,统筹为基层减负和赋能,进一步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持续精文简会,统筹规范督查检查考核,切实解决过频过繁问题,严格规范从基层借调干部,加强政务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规范化管理,整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进一步理顺基层权责,推动资源、服务、管理向基层下沉,精简创建示范和达标活动,注重创建示范实效。
下半年经济工作任务重:“改革发展稳定”齐推进
会议肯定了上半年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也指出当前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增多,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经济运行出现分化,重点领域风险隐患仍然较多,新旧动能转换存在阵痛。对于不利影响,会议认为,这些是发展中、转型中的问题。要增强风险意识和底线思维,积极主动应对,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发展信心。
对于下半年的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很重。对于“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会议强调“要以改革为动力促进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加大宏观调控力度,深化创新驱动发展,深入挖掘内需潜力,不断增强新动能新优势,增强经营主体活力,稳定市场预期,增强社会信心”。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王一鸣近日在公开场合上谈到,抓住经济体制改革这个“牛鼻子”,发挥好牵引作用,才能以重点带动全局,引领其他领域改革不断深入,从而使各方面改革形成合力。
王一鸣指出,当前,制约市场公平竞争的因素既有市场垄断问题,也有自然垄断和行政性垄断问题,但后者对市场公平竞争的影响更大。在他看来,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和提供更多机会的方针政策方面,当前最重要的是为民营经济提供更公平的产权保护和公平的市场准入机会。
此次会议也提出,要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破产退出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防止和纠正一些地方利用行政、刑事手段干预经济纠纷。
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对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表示,预计在国有企业评价考核、民营企业牵头承担国家重大技术攻关任务、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基础设施硬连通和打通要素市场的制度建设等方面都将有一批改革举措会尽快落地。
以改革促发展,以改革稳增长、以改革稳预期。会议提出,充分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及时推出一批条件成熟、可感可及的改革举措。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原副院长高培勇多次在公开会议上谈到,当前中国经济运行中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已经越来越集中于信心和预期的变化。他认为,改革的作用越来越凸显,越来越成为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当中的主要砝码和主要要素。
宏观政策如何“更加给力”:政府债发行使用提速增效
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财政、货币政策在下半年将“持续用力、更加给力”。按照本次会议部署,宏观政策将“加强逆周期调节”,落实好已确定政策的同时,“及早储备并适时推出一批增量政策举措”。专家认为,下半年将注重统筹财政资源,用好存量财政政策,同时适时出台增量货币政策。
从下半年财政政策实施看,随着本次会议提出“加快专项债发行使用进度”“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在上半年发行节奏偏慢的政府债券将提速增效。上半年,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累计发行约1.48万亿元,尚有超六成额度尚未发行。考虑到新增专项债从发行到见效存在时滞,下半年新增专项债发行必须尽快提速,争取早开工、早见效,在年内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
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牵引性带动性强,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有利于更好释放内需潜力。本次会议明确,超长期特别国债将支持“更大力度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大宗耐用消费品以旧换新”。中泰证券研究所政策团队首席分析师杨畅表示,此举充分利用时间窗口,更加有效地利用存量政策工具,发挥好消费对扩大内需的支撑作用。
当前,财政收入增长面临制约,收支矛盾较以往进一步凸显,更加需要提升财政政策效能。对于本次会议提出的“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财政部部长蓝佛安在年初时曾说明,既用好有限的增量资金,又下大力气盘活、调整存量,将使用效果不好的资金腾出来用于保重点,防止支出固化僵化。
值得注意的是,在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的要求下,推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零基预算改革”恰逢其时。实施零基预算管理,年度预算编制不受以往年度预算安排影响,所有的预算支出均以零为基点,一切从实际需要出发,根据事业发展实际需要和财力科学核定部门预算,才能把有限的财政资金管好用好,有效提升财政资金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
从下半年货币政策实施看,促进社会融资成本稳中有降和稳定人民币汇率将成为下半年人民银行施策的主要目标。在近日公开市场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主要银行存款利率和中期借贷便利(MLF)利率接连下降后,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表示,未来不排除降准、结构性工具等其他货币政策工具发力的可能,进一步支持经济企稳回升。部分市场机构还认为,当前利率走廊宽度仍有较大的收窄空间,短端政策利率仍有望下降。
经济政策着力点将更多转向惠民生、促消费
内需市场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连着社会民生,是经济发展的主要依托。一般而言,扩大内需既要发挥消费的基础性作用,又要发挥有效投资的关键作用。纵观此次会议对下半年经济工作的部署,“促消费”着墨颇多。
会议强调,要以提振消费为重点扩大国内需求,经济政策的着力点要更多转向惠民生、促消费,要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增强中低收入群体的消费能力和意愿,把服务消费作为消费扩容升级的重要抓手,支持文旅、养老、育幼、家政等消费。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日前公布的最新一期宏观政策季度报告显示,今年二季度,居民消费倾向(人均消费支出/人均可支配收入)已升至65.6%,较去年同期提高了0.8个百分点,说明消费意愿仍在持续提高中。因此,如何让“想消费”加速向“敢消费”“能消费”转变,是未来政策的重要着力方向。
日前出版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学习辅导百问》(下称《辅导百问》)在回应“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主要有哪些要求”时指出,“完善消费支持政策,持续释放消费潜力”的具体举措既包括“提高人民收入水平,改善收入和财富分配格局,增强人民消费能力”等长效机制,也包括“聚焦汽车、住房等关键领域,减少限制性措施,对可以依靠市场充分竞争提升供给质量的服务消费领域取消准入限制,持续释放服务消费潜力。”
CF40资深研究员、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张斌指出,当前仍应将资源引导向提升生活品质、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领域。他举例指出,我国每百万人均公共图书馆数量为2.3座、每百万人均博物馆数量为4座、每千人护士数量为3305人、每千人汽车保有量为223辆……相较美国、日本、英国、德国等发达经济体,这些领域仍有持续投资和消费的空间。
最新经济运行情况也指向了服务消费的快速发展。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速比同期商品零售额增速快4.3个百分点,其中,餐饮收入同比增长7.9%。文旅方面,7月26日公布的国内旅游数据情况显示,上半年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2.73万亿元,同比增长19.0%。
本次会议在部署下半年投资、高水平对外开放有关工作时,还提出了要“要进一步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扩大有效投资”“推出新一轮服务业扩大开放试点举措”。事实上,要实现这些既定政策目标,都离不开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具体来看,张斌认为,打破服务业进入壁垒,推动公平市场竞争,需要梳理行业和部门政策,消除对“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众多服务业市场准入的隐形壁垒,同时,地方政府要将这方面的工作进展作为重要考核指标。此外,张斌还指出,要切实落实好自8月1日起施行的《公平市场竞争审查条例》要求。
提升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靠“一个基石、五个支柱”
会议就资本市场改革进行部署,明确“要统筹防风险、强监管、促发展,提振投资者信心,提升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
“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的提法首次出现是在去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随后在今年的全国两会记者会、证监会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会议、外资机构座谈会等场合,证监会主席吴清就“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有所表述。最近的一次是在7月29日吴清主持召开的证监会年中会议上,会议要求,以改革促稳定,建立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长效机制。切实维护市场平稳运行。加强市场风险综合研判和应对,提高交易监管的针对性有效性,充分发挥各类经营主体的稳市功能,不断改进预期管理。
“稳定至关重要,没有稳定的市场环境,什么事都做不成。”业内人士指出,资本市场稳定在当前阶段尤为重要,监管部门曾将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机制建设概括为“一个基石”、“五个支柱”。
具体来说,“一个基石”,即高质量的上市公司。包括要有良好的治理,有稳定的回报或者可以期待的成长性;对公众负责,持续提高投资价值;“五个支柱”,即更合理的资金结构、更完善的基础制度、更有效的市场调节机制、更优质的专业服务、更严格的监管执法。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田轩表示,做优做强上市公司,提升整体投资价值,是优化资本市场生态、提升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提振投资者信心的关键举措,要构建一整套助力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组合拳,通过内外兼修、以内为主的方式,夯实上市公司发展根基、拓展上市公司发展活力。
田轩强调,一方面,监管部门应在进一步优化融资供给的同时,为市场的进口和出口把好关。另一方面,上市公司应对症下药,以更主动的作为加紧修炼“内功”,包括聚焦主营业务、提升治理水平、强化创新能力等。
产业政策精准适度,防范企业陷入“内卷式”恶行竞争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是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战略。会议指出,要大力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要有力有效支持发展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要强化行业自律,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
所谓瞪羚企业,是指成功跨越创业死亡谷后,商业模式得到市场认可,进入爆发式增长阶段的高新技术企业。而独角兽企业,往往是指拥有独有核心技术或颠覆性的商业模式,估值在10亿美元以上的未上市创业公司。
瞪羚企业和独角兽企业作为创新型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中扮演着关键角色。中国信息协会常务理事、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向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指出,这些企业通常具有创新性强、成长速度快等特点,能够引领行业发展趋势并推动产业升级。
支持独角兽和瞪羚企业的发展,需要政府、市场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朱克力指出,当前,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发展面临技术更新换代速度快、资金压力大等挑战。需加强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降低企业创业风险;加强产学研用合作,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同时,建立健全市场机制和投融资体系,为企业提供更多的融资渠道和资源支持。
“资本市场在服务新质生产力,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方面大有可为。”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指出,要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推进社保基金、养老基金、企业年金等长期资金入市,壮大“耐心资本”,进一步促进专业机构投资者积极培育创新企业,让瞪羚企业、独角兽公司通过资本市场发展壮大。
同时需要注意,在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时,也要推动构建“适度竞争”的产业组织体系,避免重复建设、资源浪费,催生产业发展泡沫甚至新兴产业快速产能过剩等问题。
当前,在诸多行业中,企业之间“内卷式”恶性竞争日益严重。早前多地扎堆布局光伏产业,导致行业产能过剩,企业大打价格战。今年以来,国内汽车市场竞争激烈,价格战、配置战愈演愈烈。朱克力指出,内卷式竞争会降低资源利用率和配置效率,削弱企业盈利能力,导致企业创新研发投入不足,长期陷于低水平重复的内卷化陷阱。
“强化行业自律,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强调了行业内部自我管理和规范的重要性。朱克力指出,行业自律要求行业内企业自觉遵守市场规则,通过协商、合作等方式共同维护行业秩序。需要加强企业间的沟通与合作,共同应对市场挑战;同时,强化行业监管力度,对违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刘文强也曾指出,对产品品种和种类相对单一、企业数量众多的行业,要加快构建“适度竞争”的行业组织结构;发挥产业政策的核心导向作用,以质量标准、能耗环保等为核心逐步提升行业规范条件,鼓励企业兼并重组,合理培育优质企业和领军企业,推动提高行业集中度,带动行业健康发展。
落实好地产新政,坚持消化存量和优化增量相结合
此次会议对房地产的表述继续放在“要持续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的部分,凸显了中央对房地产领域风险的高度重视和持续化解风险的决心。
会议明确提出,要落实好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新政策,坚持消化存量和优化增量相结合,积极支持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进一步做好保交房工作,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这意味着下半年房地产工作重心将围绕“消化存量和优化增量”进行,重点支持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落实好近期出台的一系列新政策。
4月30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首次提出“统筹研究消化存量房产和优化增量住房的政策措施”后,5月17日召开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明确了去库存的一系列新政。
中指研究院市场研究总监陈文静认为,“稳市场”“去库存”的配套政策正在加速推进,监管部门已多次召开会议落实相关举措,各地全面落地执行降首付、降利率政策,当前部分城市部分银行执行的首套房贷利率已经降至3%以下。此次会议提出“要落实好新政策”“坚持消化存量和优化增量相结合”,预计核心城市需求端政策有望进一步优化,地方国企收储房企已建成未售商品房等均有望加速落地落实。
对于“积极支持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的提法,广东省城规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认为,收购存量在售新房用做保障房,既能去库存,也能改善房企资金链,从而实现房企在保交房上的主体责任,还能防风险扩散,筹集保障房等,预计下半年存量房收购政策会全面落地。
另外,在挖掘增量方面,李宇嘉认为,未来将继续通过降准降息、降低按揭贷款利率、支持“以旧换新”、存量房收购等措施来支持刚需和改善性购房需求。
此外,会议继续关注进一步做好保交楼工作。据媒体报道,近日,南京珠江四季悦城项目在停工两年后,由地方政府介入,协调组织开发商向业主退还首付款。这也是“保交楼”以来全国第一例住宅项目停工后由官方协调集中退房、退首付的案例。
值得注意的是,与“4·30”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抓紧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相比,此次会议再次强调“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下一步,在政策合力下,房地产发展将加快构建新模式。《辅导百问》中指出,“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是适应我国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新形势,着眼于破解房地产发展难题和防范风险、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治本之策。
中央财办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中央农办主任韩文秀近日表示,下一步要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消除过去“高负债、高周转、高杠杆”的模式弊端,建设适应人民群众新期待的“好房子”,更好满足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融资、财税、土地、销售等基础性制度。
地方化债提速,聚焦城投债务风险
在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方面,会议提出,要完善和落实地方一揽子化债方案,创造条件加快化解地方融资平台(下称“城投”)债务风险。专家认为,当前城投债务风险更加突出,需多措并举化解城投债务风险,积极推动城投公司转型。
自2023年7月24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有效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制定实施一揽子化债方案”以来,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经过一年时间努力已经得到有效缓解,但地方融资平台债务风险依然不容忽视。今年以来,城投债净融资规模明显缩量,城投债到期再融资难度大、城投债收益率超预期下行等风险逐渐显现。与此同时,部分城投公司依然是部分地方土地市场的重要参与者。
针对城投债务风险,部分地区允许城投债“统借统还”,通过优质主体发行债券承接弱资质平台的债务压力,实现以时间换空间。部分地方还通过发行“特殊”新增专项债券,部分用于“存量政府投资项目”。
长期来看配资资讯,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罗志恒表示,城投公司转型是大势所趋。城投公司的转型不仅要关注业务结构的调整和市场化程度的提升,更要注重内部管理机制的完善和创新能力的培育。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网上炒股配资观点